说课稿

时间:2024-06-21 14:47:08
【实用】说课稿模板集合10篇

【实用】说课稿模板集合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评委老师:

您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义教材八年级下册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下面我从教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说目标

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会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2、经历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的证明和运用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意识;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确定以上教学目标的依据是:

1、基于对课标的理解。新课程标准提出,经历图形性质和判定的探究,掌握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几何图形基本证明方法和作图技巧;本章目标要求: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探究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2、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本章是在学习了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进行探究的;它既是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知识的一个延续,也是后面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相关知识的基础。

3、基于对学情的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图形性质的能力,已经接触过逆否命题的证明,具备探究平行四边形判定的基础,但在演绎推理方面还有待加强。

二、说教法

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教法;本节课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教学片段,每个片段的教法我是这样设计的:引入新课,我采用“创设情境”的办法进行教学;定理教学我采用“自主探究”的办法进行教学;定理的运用我采用“学生独立作业、合作交流”的办法进行教学;小结我采用“回顾总结”的办法进行教学。整堂课中,我把“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 两大理念贯穿始终。

三、说学法

有什么样的教法就培养什么样的学法。通过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总结、归纳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定理运用教学培养学生概念运用、独立作业、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结教学培养学生回顾总结的能力、归纳梳理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组织教学:

1、课堂导入。我是这样进行的“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反过来,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2、定理教学:①探究指导:学生按照提纲进行探究活动,教师进行必要的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巡视指导,了解学情为后续的展示归纳做准备;②展示归纳:逐题抽有问题的学生汇报,生说师写,在发动其他学生评价、补充、完善。教师画龙点睛加以强调。

3、定理运用。此处安排两道练习题,第一题:定理的简单运用,口答。第二题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再进行汇报展示。

4、课堂小结。通过设计两个问题:①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②还有什么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引导让学生回顾、总结,教师画龙点睛。

5、为进一步巩固概念,我设计了两个作业题。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评委老师!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第三节《大树和小草》。

2、教材分析

本节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第三节的

《大树和小草》,是小学生刚接触《科学》的前端部分。在前几节课,学生已经初步的了解到了植物的一些初步特征,但还是不透彻。学习本节内容,可使学生对观察、分类的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有

利于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梳理,为学生学习以后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书中伴有许多图片,简洁易懂的文字,这些内容是学生建立对静态的多种事物进行分类观察的意识以及逐步形成具有分类的能力并养成分类的习惯。

本节课是以观察、比较为主,适合学生初步进入科学课堂、初步认识自然的一般步骤。通过学生观察、对比、分类实验,逐步的了解到大树与小草的不同点与相同点,初步认识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的概念以及较浅特征区别。

二、说学生

1、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是很懵懂,形象的意识占主导作用,抽象的意识还模糊,但是思维很活跃,通常思考不是很全面,但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很强烈,易被新事物吸引,老师应合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习得更多知识、能力。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认识到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了解大树与小草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观察,能记录小草与大树的特征,比较小草与大树的不同。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小草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狗尾草若干、榆树枝;学生准备:白纸、

四、教学重点:

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难点:学会对小草进行详细的观察。

五、教学方法

演示法:教师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了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小草和大树,学生对直观事物比较敏感,对它们充满好奇,有意识的驱使自己去学习;

观察法:通过对植物的直接观察,使学生可以从“想象回忆”转变到可见的有据可循的学习方式上来,便于学生更快更好的说出他们的特征及区别,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静态与颜色美丽的事物很新鲜,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加以有教师从旁指导,更加喜欢学习;

谈论法: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们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也使学生们的思想从只局限于自己,到有意识的交流意见得出理性结论习惯的转变,每个人看同一个问题的思维不是完全相同,因此,听听别人的意见和结论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的开扩。

六、教学过程

1、谜语引入

“小家伙毛茸茸,风中摇摇晃又晃,好像狗的小尾巴”猜一植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下一步观察狗尾草做铺垫)

2、观察狗尾草

把学生分成小组,拿出老师提前准备好的狗尾草,小组合作仔细观察、讨论狗尾草的特点,并且画出狗尾草,各组总结汇报。(以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观察狗尾草的特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对比观察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榆树的树枝,通过与狗尾草的对比,各组讨论找出不 ……此处隐藏16352个字……译课文,疏通文意

(2人一个小组,一人读课文,一人译课文,互相帮助指正,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小组代表疏通文意。)

5、研读课文,分析口味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回答下列问题 )

a、开头两句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b、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刻画?

c、作者的陋室“陋”在哪些地方?

d、为什么作者又说“陋室不陋”?

e、由此可以看出陋室的主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f、结尾引入三个古人有什么作用?

g、你对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看法?

6、教师点拨:

a、作者是怎样托物言志的?

b、讲清:比兴、衬托、类比。

7、作业

当堂练习(见课后)

课后练笔: 仿写(要求押韵,主题明确,积极健康)

说课稿 篇10

一、 教材作用及地位

《物质的变化》选自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科学》第五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物质运动与变化的主要内容。教材从物质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出以,主要阐述了研究物质变化的方法及规律。整个结构安排严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符合初中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和构建主义教育论的认知规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领悟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掌握研究物质变化的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此外,本节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对以前学过的简单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深化和拓展,启下是为以后学习酸碱中和反就等一些复杂的化学变化作好铺垫,同是也为深入学习高中、大学中的完整、系统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教学目标不是一维线性的,而是多维的,这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 认知目标

2、 技能目标

用语言描述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强化学生的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图文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自主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用科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情感目标

通过科学史的教育,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好学的精神

体验科学实验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探究的思想及对科学的热爱

通过对……的学习,树立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后的探究精神和小组合作意识,树立科学就在生边的科学态度

三、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本节课主要通过物质变化去讨论自然界的变化,重点是要学生掌握研究物质变化的方法,,由于初中生还缺乏一定的理性认识,对于通过硫酸铜晶体变化寻找物质变化证据,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是分析硫酸铜晶体的各种变化。

四、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过一些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已经具有物质变化这种思想,但由于抽象思维不够,感性认识占方导地位,学生很难自已去总结物质变化是有规律,此时教师要在课堂上加以点拨,使学生树立这各思想。而且此期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思路较开阔,空易在课堂上提一些有意义或无意义问题,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点,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五、 教法及学法的选择

要实现教学目标,必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又与教学内容的特点相结合,该用启发则用启发,该用探究则用探究。而且现代课堂教学要实现四个转变,由知识中心-教学方法转变,教师中心-学生中心,读科学-探知科学,独学-协作学习转变。本节课中研究物质变化的方法及规律可让学生自主讨论,教师进行启发,所以本节课采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层层设疑,指导学生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分析,化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直观,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同时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穿插生动的图片和动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取的良好的教学效果。说学法指导。根据教法的设计,我们采取相适应的学法,主要安排学生的阅读技能的训练,讨论交流训练,和科学探究的训练,以及人的协调观念的树立和美好情感态度的养成等方面。从而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

六、 教学程序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展示:小树长成大树、水从高处流向低处、火柴燃烧的多媒体动画。

问:从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讨论

总结答案,引出物质的变化这个概念。

问:如果万物是静止的,那世界会是怎样?

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多媒体动画能引起同学的兴趣,且通过“如果万物是静止的,那世界会是怎样?”这一逆向问题,不但可以加深同学对物质变化的影响,还可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

(二)、引导启发,提炼知识

展示:一组物理变化和一组化学变化的图片

问:这两种变化有什么区别?

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让学生明白化学变化是因为分中的原子发生了重新组合。

问:图片这些物质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根据图片,会回答说,这些物质分别发生了颜色变化、形态变化、形状变化、产生了气体、产生了沉淀等,从而得出物质变化的现象及证据。

设计意图:这种通过多媒体途径和学生的自主讨论,可以激发学生和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展开思考,以利于他们获取正确的知识,从而落实本节课的重点。

(三)、动手参与,强化思维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硫酸铜晶体、酒精灯、试管等实验设备。

学生动手完成课本中的实验并记录相关的现象。

教师在此时要强调安全操作,并对错误的操作给予指正。

完成实验后,学生思考讨论,硫酸铜晶体具有哪些性质?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参与,可引起他们的兴趣,加深对研究物质变化的方法的掌握,从而突破难点。

(四)、反馈巩固,知识迁移

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身边哪些发生了物质变化及其证据。

教师补充,光合作用产生气体、电灯发光发热等一些生命变化和能量变化。

问:怎样检验Pro?

经过讨论,学生完成课本中蛋清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并观察现象,从而让学生明白,利用物质变化产生的现象可以鉴定出一种物质。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设计过程,通过这样逐步深入的四个环节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最后,让学生通过板书,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目标安排作业。

《【实用】说课稿模板集合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