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6-21 15:49:55
【精华】说课稿合集10篇

【精华】说课稿合集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篇幅较长,以优美的语句描写,通过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渎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力求达到学习成果最优化。

2、架设课外知识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创设情境,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合作、探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上学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演,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要点,感受语言文字美,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2、透过重点句段的品味,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美丽,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各抒己见。预测学生心理:希望能亲眼见到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

现在,让我带领你们去欣赏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吧!

二、 自主、合作、探究、感悟

1、 接上级通知,分别成立研究西沙群岛海水、海底、海滩和海岛的四所研究所,并聘请所长,举行授旗仪式,宣布所的成立。各所长带回老师交给的研究任务,组内合作学习。

2、 提出研究要求:注意自主、合作、探究完成研究任务,听从所长指挥,研究中如有需要可派所长到老师这来咨询。

3、 研究完了,现在咱们就开一个研究成果展示会,各所派代表上台来汇报。

4、水文研究所(海水)汇报:用优美的朗读和五彩的粉笔表现海水的美丽。

老师范读描写海水的自然段,谁有信心比老师读得更好!

同学们对海水这部分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向我们所提出,共同讨论。

5、海底探宝队(海底)汇报:你最喜欢这一段中描写什么的句子,为什么?(研究所组员分别有感情读喜欢的句子,并邀请其他组员根据所读内容模仿海底生物的动作。)

课文中同时用四个“有的”向我们介绍了四种特别的鱼,谁能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说句话?

西沙群岛的鱼真多啊。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真是这样吗?是为了形容什么?

教师画一个海水的图画,请学生上来画上鱼。(画得越多越好)

问:大家的画画得怎么样?这么一点海水,居然画了这么多鱼呀!奇怪奇怪!

因为:西沙群岛里的鱼太多太多了!好像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呀!

6、海滩游乐场(海滩)汇报:向大家讲解有关贝壳和海龟的知识。

7、海岛观察站(海岛)汇报:鸟是人类的朋友,对我们有什么作用?为保护鸟类发出倡议。

三、.总结激情

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真是个可爱的地方。它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我们真为祖国拥有这样富饶的宝岛而自豪,你们自豪吗?让我们饱含激情地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四、作业设计

1、努力把课文读得更好,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熟2、3、4自然段。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文本解读。

《自然之道》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我”和几个同伴看到嘲鸫啄正在出龟巢探道的小乌龟,因同情的缘故,要求导游救小乌龟,结果违反了自然之道,成群的小乌龟获得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是安全的,倾巢触动,遇到了无数食肉鸟的袭击 。小乌龟因我们对自然之道的违反,受到了严重伤害。文章的故事发人深省,即大自然存在的规律,人类不能人为地介入,进行干预,会破坏这个规律,引起严重后果。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黄河的变迁,及其由繁衍后代的母亲河,变成今天的祸河的原因。阅读课以读懂课文、梳清条理为主。 《蝙蝠和雷达》一课介绍了蝙蝠夜行的秘密:一边飞行,一边发出超出波来决定前进的方向。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这就是神奇的仿生学。

《大自然的启示》之一《“打扫”森林》一文从林务官“打扫”森林一事入手,揭示人类干预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后果,树林渐渐地毁了。本文与〈自然之道〉有相似之处,可进行类比学习,得出结论: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存在生态平衡,人类的干预会影响到这种平衡。

《大自然的启示》之二《人类的老师》一文介绍了仿生学的重要。大自然的动物——鸟类、昆虫、鱼儿成了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与〈蝙蝠与雷达〉可以进行类比阅读,从而使学生学会比较、总结、归纳。

二、学情分析。

1、四年级学生已经逐步进行了阅读要有一定速度的训练,学生初读课文应该能比较快的掌握字词,因此在字词教学方面不需要很多时间,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于中差生自学能力一定要差一些,因此,教学中必须做到抓住重点词句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加以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进入四年级的学生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理解,在生活中也有一定的观察和发现。课堂上应让学生潜心读书,仔细探究,边读边找出有关词句。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大胆交流,发表见解,体会发现者的愉悦。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加强词语的积累;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

2、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

3、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完成语文园地中的各项能力训练,特别是口语交际训练,要培养学生 ……此处隐藏14761个字……应,察觉他们的需要,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说课稿 篇10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功率》。本节课的内容是上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第四章《功和机械》中第2节。我的说课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教材统整五个方面进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理解功的概念很有用处。对后面学习电功率也有很大的好处。《功率》是一节典型的概念课,是从新的角度对功进行深入探讨,深化对功的概念的理解。由于功率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所以这节课是架起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桥梁,使抽象知识具体化。概念课的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通过学习物理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着发展学生创新素质和培养能力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本节课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做功快慢的活动,认识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体验与同学合作的快乐,理解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感受1瓦的大小。

2、知道功率的单位,会用公式P = W / t进行简单计算。通过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悟物理与生活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历年升学考试的题目及功率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可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

难点: 理解功率的大小反映了做功的快慢程度。

4、教材的处理: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功的概念之后来研究的,对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机械功率也有感性的认识。所以本节课从小组间搬矿泉水的比赛入手,复习做功的多少,再引出做功的快慢。进一步通过学生实验来解决“当功和时间都不相同时,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的问题,引出功率的定义和物理意义。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瓦特的故事和另一个单位马力。展示两张铭牌,引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利用鸡蛋做功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1瓦的大小。通过重放片头动画加强对本节课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安排了较多的学生活动,让他们通过自身的经历,体验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要突出的重点是: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具体的做法是:首先用多媒体展示狐狸和老虎上楼的动画,引出本节的课题。通过学生完成搬矿泉水做功的实验,来说明做功除有大小外还有快慢的事实,总结比较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进行小组实验,测量功和时间的大小,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讨论,来解决“当功和时间都不相同时,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的问题,引出功率的定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是:理解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功率是表示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程度,就像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一样。而后运用快速提问并抢答的方式来巩固有关“功率”的知识,教师引导并归类成几个问题,用多媒体展示后并给出标准答案。展示电影文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功率。

三、学法指导:

学生已经学习了功的概念,知道如何比较功的大小。也具备了观察、总结和推理能力,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八年级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逐步由感性转为理性,对于知识有一定的渴求,为了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吃的饱、吃的好,采用了比赛、讨论、课堂演示、自己动手操作、类比分析、总结归纳等方法,提供了学生大量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程序:

(一) 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活动Ⅱ

学生实验

情景Ⅰ

动画

活动Ⅰ

搬矿泉水

情景Ⅱ

视频

活动Ⅲ

应用

活动Ⅳ

巩固训练

功率

2、教学流程图说明

情景Ⅰ

放映动画,根据动画请同学们回答,谁做功多?谁做功快?引出课题。

活动Ⅰ

通过学生搬矿泉水的比赛,判断他们做功多少和快慢是否相同。得出比较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

活动Ⅱ

通过各小组提起重物做功的实验,比较做功的快慢。得出功率的定义和物理意义。

情景Ⅱ

通过展示视频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功率。

活动Ⅲ

通过回放片头动画引出问题,并归纳得出结论。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活动Ⅳ

通过课后训练,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3.教学的主要环节 本设计为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通过学生活动,来说明功除有大小外还有快慢的事实,总结比较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

第二环节 通过实验,感受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

(二)导入设计:

根据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放映两个重力不同的小动物在不同时间内走上楼梯的动画(情景Ⅰ),提出问题“根据动画请同学们回答,谁做功多?谁做功快?”引出本节课题。

(三)实验设计:

通过老师的提问,学生完成搬矿泉水做功的实验。为进一步研究问题,进行学生实验。为感受1瓦的大小,教师演示实验。

(四)课堂应用:

1、通过回放片头动画进一步引出问题:

做功多的物体功率一定大吗?

功率小的物体,做功一定慢吗?

做功快的物体,功率一定大吗?

功率大的物体,做功一定快吗?

归纳学生的回答得出结论:

做功多的物体功率不一定大。

功率大的物体,做功一定快。

功率小的物体,做功一定慢。

2、通过展示视频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功率。

(五)板书设计:

4.2b 功率

一、比较做功快慢的两种方式:

二、功率:

1、定义:把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称为功率。

2、公式:P = W / t

3、单位:瓦特 1瓦 = 1焦/秒

4、物理意义: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

五、教材统整

本节课的设计与原教材的最大不同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活动卡的设计,延续了上节课机械功的实验,而没有用学生走或跑楼梯的实验。主要是考虑到上课的实用性和普遍性,使得每一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二是课堂应用方面,没有采用传统的习题来巩固知识,而是通过回放引题中的动画提出问题,采用抢答的方式回答,即做到了前后呼应,又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也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展示视频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功率,把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以上就是我对《功率》这节课的说课。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精华】说课稿合集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