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21 14:49:57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4、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

教学过程: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谜语引入: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捉虫忙;低飞雨,高飞晴,气象预报它内行。(打一昆虫)板书:蜻蜓

学习“蜻蜓”:(1)都是什么偏旁?因为……(它是昆虫)

(2)提示:注意“蜓”右边的写法。

出示“蜻蜓”图片:看,一只蜻蜓飞过来了。喜欢蜻蜓吗?为什么?

(可以从外形和作用等方面说。)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

齐读课题:放飞蜻蜓。指导读好课题。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3、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为什么放飞?

(板书:谁捉蜻蜓?为什么放蜻蜓?)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义。

1、师配乐范读课文。

2、愿意像老师一样美美地读课文吗?

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3、检查情况。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正音,齐读。

然后分组出示,理解词义:

(1)苍蝇、蚊子、孑孓

发现了什么?

(“苍蝇”“蚊子”读成轻声,都是害虫。)

(“孑孓”是“蚊子”的幼虫;那你知道“苍蝇”、“蜻蜓”幼虫的名称吗?“蛆”,“水虿”。)

(2)一撅一撅、抢着说、掌握、据说

观察字形,发现什么?(都有“手”,都是动词。)

理解哪些,不理解哪些?

(文中说蜻蜓的尾巴“一撅一撅”,看到过吗?指名演示动作。指导朗读这句话。)

(出示文中句子,读“七嘴八舌”这个词语。把句子多读几遍,想想该怎样读才能表现“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四人小组可以商量并合作完成。师读提示语,三名学生配读。或小组合作朗读表示。)

(“掌握”能换个词表示相同的意思吗?——掌控、控制、把握。)

(给“据”组词,“根据、依据”;据谁说?别人说——出示句子,指名读。你看到过蜻蜓咬尾巴的现象吗?人们还根据这种现象编出一句歇后语,“蜻蜓咬尾巴——自吃自”。当然,依据别人说的话,就有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你觉得呢?老师也不知道答案,怎么办?留作课后查找答案。)

(3)结构、复杂

(“复”这个字怎么记?出示句子,指名朗读,什么结构复杂?为什么这么说?其他动物的眼睛相对蜻蜓来说结构就比较“简单”。)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顺序。

1、交流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谁捉蜻蜓?(一群孩子)

后来为什么又放了?(陶行知先生看见了,给孩子们讲述蜻蜓的有关知识,使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劝他们放了蜻蜓。)

2、板书“陶行知”,指导写“陶”,师介绍: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所以要尊称他为“先生”。我们还曾经学过他专门为小朋友写的儿歌《人有两个宝》“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陶行知先生非常热爱孩子,对孩子们总是和蔼可亲的样子,文中有一个生词就是讲这个意思的,找一找。(“慈爱”,直到写“慈”,给“慈”组词,“慈祥、慈眉善目”;读出这个词语包含的感情。)

3、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爱着孩子们,当他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时,并没有责怪他

们,而是给孩子们讲述蜻蜓的有关知识,使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劝说他们放了蜻蜓。我们可以把这些内容也归纳成三个字。(“谈蜻蜓”或“识蜻蜓”)

4、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分别讲述了这三个内容?

5、愿意和同学们合作朗读这个故事吗?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1、小朋友放飞蜻蜓是因为陶行知先生跟他们介绍了蜻蜓。那么他都谈了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呢?孩子们怎么就自愿把蜻蜓放了呢?下节课继续研究。

五、作业。

1、了解有关蜻蜓的知识。

2、阅读《拓展》上有关陶行知先生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捉蜻蜓

19、放飞蜻蜓谈蜻蜓

放蜻蜓

陶行知先生

慈爱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2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略)

二、导入,揭题。

1、同学们,现在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蜻蜓的文章。 21、放飞蜻蜓

2、谁愿意把课题读一读?齐读课题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初读了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了解哪些问题?看谁最会提问题?

(为什么放飞蜻蜓?谁放飞蜻蜓?怎样放飞蜻蜓?蜻蜓的尾巴有什么作用?蜻蜓吃什么?孩子们为什么愿意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陶行知是一个怎样的人?)

4、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讨:孩子们捉到了蜻蜓为什么又把它放飞呢?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陶行知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自由朗读课文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四、体验捉蜻蜓的快乐 (出示课件)

1、大家请看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群孩子在捉蜻蜓)

2、谁能说得具体一点呢?我们要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去体会。同桌互相说一说。(一天下午,一群孩子在草地上捉蜻蜓,他们玩得很开心。)

3、课文第一段也有一群孩子在捉蜻蜓,请大家把第一段朗读一遍(齐读)板书:蜻蜓、陶行知、孩子

四、放蜻蜓,学习有关蜻蜓的知识

1、、一个名叫翠贞的女孩也捉到了一只蜻蜓,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孩子们为什么把高高兴兴捉住的蜻蜓给放了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里去找答案吧!

2、汇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是陶行知劝他们把蜻蜓给放了。)那 ……此处隐藏5438个字……《放飞蜻蜓》教学设计7

【教学难点】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放飞蜻蜓

2、齐读题目。

3、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

(谁放飞了蜻蜓?为什么要放飞蜻蜓?)

4、提得非常好,我们围绕这两个问题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课题,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促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没有把握读好的字。

2、放课文范读课件。

(要求学生特别听准刚才画出来的生字词的读音,并标上拼音。)

3、同桌互相认读预习时画出来的生字、词,纠正读音。

4、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订正读音。

5、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要求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⑴标出有几个自然段。

⑵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谁为什么放飞了蜻蜓?)

6、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相机简介陶行知生平。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线,只有读通,才能读懂,按循序渐进原则,先读准字音,再读通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⑴、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别人,看看谁的方法多。

⑵、指名全班汇报交流,新方法予以鼓励推广。

2、指导书写。

⑴、仔细观察每个字,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⑵、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请老师或会写的同学示范。

⑶、你认为哪个字你能写得最好,写给大家看看。

3、检查订正,评价谁写得好,写得美观。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中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已掌握的识字方法的基础上应予以巩固提高,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对识字、写字能力应有更高的标准,并为之奋斗。】

四、小结课堂,布置作业。

基础性作业(人人必须完成好)

1、比一比,再组词。

抢( ) 蝇( ) 构( ) 复( )

枪( ) 绳( ) 够( ) 夏(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谁) 因为 所以 地放飞了蜻蜓。

拓展性作业(人人都来试一试,看谁独到,看谁勤)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捉( ) 吃( ) 停下( ) 调整( )

放( ) 送( ) 展开( ) 保持( )

2、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设计意图:充分肯定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作业,基础性作业是对本节课堂教学重点的检测与巩固,拓展性作业设计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 二 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谁愿说一说?

2、谁愿汇报自己不理解的的问题。

(1、陶行知为什么劝孩子们把蜻蜓放了?2、他为什么还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设计意图:子曰“温故而知新”,此环节的设计既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内容的把握情况,又是将学生思维引入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使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连接起来。】

二、细读感悟

(一)、围绕“陶行知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想想:陶行知先生说了几次话,用“-----”画出他说的话。

2、汇报后,自由读读这些话,自主体验这些话的意思。

3、看看课文,再想想:陶行知先生是怎样对孩子们说这些话的?自由读读这些话,读出语气。

4、指名读,读出语气,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大家评一评。

5、重点体会陶行知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说的两句话:①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一个名叫翠贞的小女孩儿的头,说:“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②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⑴、换成陈述句与原句比较,体会陶行知说话语气的委婉,

⑵、读出慈爱的、商量的委婉语气。

6、每次陶行知说完话后,孩子们有什么表现?

(从孩子们的反应进一步衬托出陶行知的平易近人、对孩子真诚的关爱。)

(二)、探究课文,寻找答案。

直接劝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就行了,为什么陶行知要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眼睛和尾巴?

(1)认真读陶行知介绍蜻蜓眼睛和尾巴的语言,你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

(2)说说蜻蜓各部分特点及功能。播放相关介绍蜻蜓各部分特点及功能的课件,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3)说说陶行知这样对孩子们详细介绍,目的何在。

(只有更多地了解蜻蜓,才会更加喜欢蜻蜓,保护蜻蜓。)

(三)、继续朗读,说说感受,分角色表演。

1、放飞了蜻蜓,孩子们什么心情?读出这种感觉。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人的不同语气和心情。

3、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读。指名表演读。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在整过教学环节设计上,紧紧围绕读书与交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特别是分角色表演读,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涵,使体验更加细腻,使感知更加深刻。】

三、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说说你的收获。(可以引导学生从字词、语句、懂得科学知识和道理等多方面来谈。)

2、学完课文,你还有问题吗?如“蜻蜓尾巴被自己吃掉了一截,真的会再长出来吗?”“蜻蜓眼睛为什么能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可指导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课下查资料,教师提供一些途径、方法。比如网络搜索等。)

【设计意图:遵循走出教材,走向开放的大语文教学观,留给学生较大的空间,便于自主选择,使语文课堂有效向课外延伸。】

四、布置作业

基础性作业(人人必须完成好)

1、把你喜欢的词语摘抄下来。

2、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话,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

拓展性作业(人人都来试一试,看谁独到,看谁勤)

1、你见过的蜻蜓是什么样的?用几句话把它的样子写下来。

2、搜集更多关于蜻蜓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蜻蜓的特点和它对人类的好处,向大家说一说。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和语文学科的开放性,把学生的学习由课堂引向课外。】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