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教案

时间:2024-10-28 09:21:23
《画》教案15篇

《画》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画》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画》教案1

《画》是一首经典的五言谜语诗,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通过方位或动作的变化描绘了山、水、花、鸟等景物构成谜面,诗句工整的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带领学生多种方法达到识字目的,有效识记生字。

关注韵文的特点:

这首古诗,既充满诗词的韵律感,又展现着谜语的神秘和趣味性;读起来有韵味,还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自由读、分组读、想象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古诗的韵味,通过图文对照、动作表演、展开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其趣味。

关注插图:

课文的插图是一幅装裱过的水墨画,与谜语诗相配,景色秀美,意境悠远,图文对照的形式,给了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同时,插图中涉及了诗句中提到的景物,在暗示谜语诗的谜底,有助于学生理解诗句和猜出谜底。

关注识字:

本课10个生字中,“色”是平舌音,“声、水”是翘舌音,“远、近”是前鼻音,“听、声”是后鼻音,读音要重点指导。字形识记时,带领学生根据汉字的特点,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

关注写字:

本课书写4个生字,有3个是独体字。这3个字都有一个纵向支撑的关键笔画竖或竖钩。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领会支撑笔画的作用,采用教师先范写、学生再练写的方式书写生字。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3.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个生字和偏旁走之。会写“水、去”等4个字。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

3.认识偏旁走之。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卡片。(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古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朗读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2.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个生字和偏旁走之。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创设情境

1.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请同学们看,谜面是:千条线,万条线,掉到地上都不见。(打一自然现象)

出示课件2:

学生自由表达,谜底是:雨。

教师引导:谁来给大家讲一讲,你是怎样猜到的呢?

预设1:下雨的时候,雨从天上落下来,就像一条线。

教师引导:你观察过雨的样子,一下子就想到了对吗?

预设2:雨点儿落到地上就看不见了。

教师引导:你补充得很到位!落入雨水中的雨点儿,我们就找不到它了。你们看!

多媒体课件显示雨中的图片。

出示课件3:

过渡:这节课,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个更有趣的谜语,它有些特别哦!谜面是一首古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4:

教师过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首独特的古诗谜面吧。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入学不久的小朋友,思维非常活跃、好奇心强,有趣的谜语可以直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引导启发抓住契机,训练语言表达,顺应学生乐于表达的天性,巧妙地为新知学习创设情境。)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教师导入:老师想先给大家读一读这首古诗,请你认真听。

1.听教师范读古诗。

教师过渡: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诗句多读几遍。

2.认读古诗。

(1)学生自读古诗。

(2)开火车检查认读,一人读一行,纠正字音。

预设需要教师强调的字音:“色”是平舌音,“声、水”是翘舌音,“远、近”是前鼻音,“听、声”是后鼻音。

(3)指名读去掉拼音的古诗,师生一起倾听,提示纠正。

出示课件5:

(4)同桌两个人互读,把诗句读通顺。

指名二到三组同桌在全班展示。

教师过渡:同学们已经把诗句读得正确又通顺啦!你能找一找古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学生自由回答,说出景物的名称,教师圈画,学生齐读。

出示课件6:

教师小结:同学们读通了诗句,还找出了诗中描写的景物,收获不小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中,采用逐渐缩小语境的方法达到带领学生学习新词生字的目的,充分考虑了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用生动有趣的儿歌切入,落脚在词语的识记上。)

三、指导朗读,关注内容

1.观看视频,调动体验。

教师引导:这首小诗写到了“山、水、花、鸟”这些景物,生活中我们也欣赏过这些景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多媒体课件播放山水花鸟自然景观视频。

出示课件7:

教师引导:同学们,大自然中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

预设1:大山高高的,河水在哗哗地流着。

教师引导:当我们走近小溪、河流,就能听见流水的声音。我们眺望远处的大山时,大山是青翠青翠的,还是看上去灰蒙蒙的呢?

学生回答:灰蒙蒙的。

教师小结:远看大山的颜色不是那么明亮、青翠。

预设2:小鸟在喳喳地叫,像唱歌一样。

教师引导:小鸟的叫声很动听,我想走近它们,可以吗?

学生回答:不行,小鸟会被吓跑的!

教师小结:哦,好吧,那我还是远远地倾听它们曼妙的歌唱吧。

预设3:大自然中有好多花,开得好漂亮!

教师引导:那正是百花争抢着开放的春天呀!那要是春天过去了,花儿们会怎样?

学生回答:花儿就蔫儿了,凋落了。

教师小结:看来,大自然中的花朵虽然很美,也是有花期的呀!

2.结合图画,领会诗意。

教师过渡:我们的古诗谜面中也为我们描绘了“山、水、花、鸟”,它们跟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有什么不同呢?

出示课件8:

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教师引导:老师也想和同学们一起读读,我们来合作一下。老师读诗句的前半部分,大家读后半部分。

师生合作诵读。……此处隐藏14716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3)能否用图像来表示这两种量的关系?

(4)你准备怎么观察图,说出图中各点的含义。

(5)通过连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6)怎样利用图,根据表格中的一个数值在图上估计出它所对应的数值。

2. 分4人小组研究讨论提出的问题,并完成题中(1)、(2)、(3)的问题。

3.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同学可以相互补充。

4.通过讨论总结出:

(1)用图的形式可以直观表示两个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关系。

(2)当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是一条直线。

(3)利用图,可以进行一些估算,解决一些问题。

二. 巩固应用,加深体会

1.先独自完成第22页试一试。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路程/千米 90 180 270 360 450

提示同学们以时间为横坐标,路成为纵坐标描点,(1,90)、(2,180)

如果学生完成的很好的话,可以加深讲解,这是应用正比例函数的描点法画图。

并且列出方程y=kx;

2.课堂作业:第23页练一练第1题、第2题、第3题。

《画》教案14

活动目标:

1、愿意尝试新的绘画方法——烛画,并能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烛画创作。

2、学看图解并能按图解进行绘画活动。

3、了解蜡烛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教具:烛花范图,图解一套、打火机。

2、学具:蜡烛、水粉颜料、油画棒等绘画工具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欣赏烛画,了解烛画工具。

1、教师讲述故事。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讲述故事——美丽的烛花)

2、欣赏烛画。

师:这就是小熊画的漂亮的烛花,跟我们平时画的画一样吗?(不一样。)它是用什么画的?(油画棒、蜡烛、还有颜料)

师:谁知道这幅画是怎么画的?(油画棒画的花瓶,蜡烛画了花,底色是颜料画的。)

二、理解图解,了解烛画的画法

1、出示示意图1、2、3、4,幼儿观察、讲述。

师:小朋友说的很对,小熊还给我们画了示意图,这四幅图告诉了我们烛画的画法。

师:这个就是小熊画画的过程,谁能看出来烛画应该怎么画?

2、提问暗示观察重点。

师:这四幅图告诉了我们烛画怎么画,你知道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花瓶用什么画?

第一幅图是用蜡笔画花瓶,还有枝条。

第二幅图是蜡烛在滴油,好象盛开的花一样。

第三幅图是给花瓶画上漂亮的花纹。

第四幅图是用颜料涂底色。

三、使用蜡烛,进行烛画创作。

1、教师提出绘画要求。

(1)蜡烛怎样拿才能滴油?(蜡烛要横着拿,要不蜡烛油会滴到手上。)

(2)我们拿蜡烛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拿在蜡烛的下面。)

(3)底色用什么来画,要用到什么工具?

(4)我们在画的时候按图解一步一步往下画,用完一种工具后将它放回原来的位置。

(5)如果在画画时有困难可以请老师帮忙,在使用蜡烛时不要烫到自己或别人,一定要横着拿。

2、幼儿作画。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小朋友点蜡烛小心。

滴完蜡烛油的小朋友就到旁边的桌子上涂上颜料。

四、烛画展。

1、请画完的小朋友把画放在前面,然后去看看别人的画。

2、今天你用蜡烛画了什么?下次你还想和蜡烛什么?

附:故事——美丽的烛花

森林里要开画展了,小熊也要画上漂亮的画去参加比赛。晚上,小熊拿出纸准备画画,就在在这个时候,停电了。小熊很着急,妈妈说:“没事,我帮你点蜡烛,你画吧!”

妈妈点来蜡烛,照的房子里亮堂堂的。小熊又可以画了。小熊画的很认真,妈妈看的也很认真。蜡烛斜掉了都没有感觉到,蜡烛油一滴滴的滴到了地上。

小熊画完画,看见地上的蜡烛油,说:“这里怎么有这么多漂亮的花呀?”妈妈一看,笑了:“这是蜡烛滴下来的油啊!”小熊想了想:“对呀,我可以用蜡烛来画一幅漂亮的画,别的小朋友一定喜欢。”于是,小熊又画了一幅画。

第二天,小熊送上去比赛的画,得奖了。小动物们都围着小熊说他的画最特别,最漂亮。

小百科:蜡烛,是一种日常照明工具,主要用石蜡制成,在古代,通常由动物油脂制造。可燃烧发出光亮。此外,蜡烛的用途也十分广泛:在生日宴会、宗教节日、集体哀悼、红白喜事等活动中也有重要用途。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蜡烛有牺牲、奉献的象征意义。

《画》教案15

【活动目标】

1、香蕉的外貌特征与生长特征。

2、尝试掌握棉签绘画的技能,能独立完成画作。

3、喜欢参与活动,体验写意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香蕉的图片;

2、颜料,抹布,瓶盖若干,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们有喜欢吃的水果吗?

李老师最喜欢吃的水果是香蕉,你们喜欢吃吗?

二、出示ppt。

师:我这里有一些特别漂亮的香蕉,请你们来看看。

它们长什么样?长的像什么?

出示“站”起来的香蕉。

这个香蕉怎么了?像什么呢?

三、介绍材料。

师:今天李老师带了一个神奇的工具来帮助我们画香蕉,让我们一起看看。

(出示棉签和卡纸)

用棉签怎么画香蕉呢?你们觉得印香蕉吧!

(边讲述画法边在幼儿眼前完成画作)

四、幼儿作画。

(教师巡回指导作品)

五、欣赏幼儿作品。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画的香蕉?

(师幼共同欣赏作品)

【活动反思】

香蕉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平时在我们幼儿园里也能吃到。所以当我出示图片时,孩子们都很兴奋:老师,这是香蕉。问到香蕉的样子,孩子们也是能够很清楚的说出来。问到像什么?孩子们的想象力也有了一点局限,都是小船,黄黄的,再没有其他的了。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发挥更多的想象力,我起了一个头,弯弯的香蕉像飞镖一样,开始我还担心孩子们不认识飞镖,只听到孩子们马上说:老师,飞镖飞出去会回来的。接下去,孩子们的思维就慢慢打开了,有的说像滑滑梯、跷跷板,黄的颜色像月亮等等。这次的绘画作品我放到了卡纸上,颜料不容易印出来,看到这次的作品,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棉签画的能力。也能够很清楚的画出自己想要的东西了。

《《画》教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