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的气球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窗前的气球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窗前的气球教案1教学目标:
1、 会认7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学会关心同学。
4、能用“可爱的”“高兴地”造句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出示气球)我们做游戏时经常用到它,小小的气球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它还是一剂治病的良药呢!不信,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课题读的这么好,老师相信你们课文一定会读的更好)。
2、下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①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课文下面的大树叶。
②读不准的字音还可以问问老师或同桌。
③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用笔画出来。听清楚了吗?(开始读书吧)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在认识字的基础上快速、轻声读课文两遍,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读通顺。
2、同桌读课文。
3、想听老师读吗?师范读课文,学生仔细听,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并在不懂的地方画“?”
4、请生评价老师读的课文。
5、归纳学生不懂的地方。
6、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生自由读课文两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7、同桌说,抽生说。
8、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能说多少就说多少,师加以引导,体会科利亚、米沙及同学之间的友爱)
9、假如你的同学生病了,你会怎样去探望他?(四人小组讨论,抽生说说)
10、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抽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把生字卡片铁在黑板上,请生选择喜欢的生字组词,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3、学生自由观察各个生字,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生字说说,写这个字应注意些什么。老师相机点拨。
4、学生描红、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小黑板,上有课后题“读读写写”。
2、读句子,将“可爱的”“高兴地”作比较:“的”“地”读音相同,字不一样,“的”后跟的一般是东西,“地”后跟的一般是动作。
3、请学生用“可爱的”“高兴地”说句子、写句子。
窗前的气球教案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七个生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造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同学之间的真挚情谊。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珍惜友情。
教学重点:
会有感情地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同学间的情谊。
教具准备:
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问题导入
你喜欢气球吗?为什么?
(预设:喜欢。因为气球会带给我们快乐。)
今天,我们学习第22课,看看气球会给文中的小主人公带去什么?
二、 初读课文
1、学生读课文,并交代自读要求:读准音,读通句,遇到生字多读几遍。画出自然段。
2、(1)这儿有许多气球(出示),一起看看他们叫什么名字?(认字)
科 亚 呆 始 猜 拴 逗
会组词吗?
(2)出示词语,试着用其中一个喜欢的词语造句。
(3)出示儿歌认生字:
病床躺着科利亚,
静静躺,呆呆望,
张大眼睛四周看,
绳子拴个红气球
逗人笑脸表问候,
一片真情暖心房。
三、 范读,学生认真听,回答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科利亚得了传染病住进了医院,同学们不能去看他,放了一个气球去问候他。)
四、 讲读课文
1、医院对得传染病的人有什么规定?什么是传染病?
(医院规定,谁也不准来看他,他也不能到病房外面去。)
2、科利亚在忍受病痛的同时,他能做些什么?
(他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呆呆地望着外。)
3、心情怎样?出示第二段。将体会到的用读的方式读出来。
4、这几天天气阴冷,我们班许多同学都生病了,谁来说说生了病有什么感受?结合自己的感受读读。
5、哪个词最能体现科利亚的心情?
(静静地、呆呆地)这两个词说明什么?
(“静静地”说明病房里真安静,没有一个人跟科利亚说话;“呆呆地”说明科利亚也不能做)
带着对词的理解再读这一句。
6、引读
(1)科利亚就是这样孤零零地躺在病床上,望着窗外,从三楼能望到什么呢?(跟读)
(2)科利亚就是这样每天打着点滴,寂寞地望着窗外,从三楼能望到什么呢?(跟读)
(3)科利亚就是这样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着窗外,从三楼能望到什么呢?(跟读)
7、这时他的内心感受是什么呢?用一个词说出来。
(预设:孤独、郁闷、伤心、难受、孤单……)
8、他呆呆地望着窗外在想什么?
(预设:想爸爸、妈妈,想病好了,和同学们一起快乐地玩耍、游戏;想同学们来看望他……)
9、再读,深入体会。
五、学习第三、四、五段
1、就在科利亚望着窗外发呆的时候,突然,他看见了什么?
(他看到一个红气球在窗外停了一会,还一上一下地动起来。他还看到红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
2、我看到教室里有51张可爱的笑脸,谁会用“可爱的”说一句话?
3、如果你是科利亚,现在心情很么闷,一个红气球在你窗前停住了,会想些什么?心情怎样?
用笔画出科利亚高兴的语句。
用高兴的心情读“科利亚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科利亚望着窗外那张逗人的小脸,高兴地笑了。”
4、米沙他们在窗外干什么?为什么气球要先停住,然后再一上一下地动?
( ……此处隐藏15392个字……”读音相同,字不一样,“的”后跟的一般是东西,“地”后跟的一般是动作。
3、联系生活,选择“可爱的”或“高兴地”说一句话。
五、作业
书写本课生字
窗前的气球教案15一、设计理念
以小学生形象观察长于抽象演绎,情感体验强于逻辑分析、想象再现优于推理归纳的认知特点为设计依据,强调语文生活化,生活化语文,在教学中以教师勾勒出“病-没意思-有意思”的基本探究路线,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知,在感知中想象,在想象中领悟,在领悟中体验,在体验中表达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语感及获得人文性的滋养,达到本课确立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目的
1、掌握部分生字的字形,并学会书写运用部分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流利并有感情的读通,读懂课文。进一步巩固“助人为乐”这一人文概念的具体生活意识。
3、以语言训练中迁移手段,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想象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二、教学关键:
(教学目标二、三)
三、教学时间及重点
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为在阅读指导中获取语言能力的学习空间,达到人文滋养的相关目标。
第二课时重点为字形书写指导及课文拓展性阅读和口语交际活动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确立基点,接触文本
1、谈话引入:在本单元的导入语上,老师读到了这样一个词语:“需要”。(板书)昨天上午,就这个词语,我们进行了谈话。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现在,老师出几个句子来考考大家。
2、投影出示:
饿了,我们需要( )
渴了,我们需要( )
累了,我们需要( )
病了,我们需要( )
3、交流引导
教学提示:a、注意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做相关整理,培养学生把话说完整的表达习惯。b、病了,我们需要什么。如果学生可以答出触及“关怀”的内容,就顺承引入下一环节,如果只回答医生、治疗等一般答案,则作为设疑引导。
4、板书课题。学生读文
在学生读课文之前,指名部分学生说说该怎么读课文,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学习方法的培养。如:
1、初读应学会不出声读,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碰上不认识的字,画圈。
2、对照下面拼音,把生字读认识。
3、大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读通顺。
二、熟悉字词、排除障碍
1、认生字(投影显示)
教学注意:
1、分解读字,读拼音再读字。
2、指名不同层次学生读。优秀范读,差生试读(可以让他们自己说说可以读哪几个字,哪几个字不认识),中等生正音。
3、说字记字。a说自己记忆的方法,说发现的规律,说自己想起的知识(相近字,组词,反近词语,造句子)
2、找词语(投影显示)
可爱的 摇摇摆摆 呆呆地
在课文中找出最想象的词语:可爱的(逗人的),摇摇摆摆(叽叽喳喳) 呆呆地(静静地)。
教学注意:
不涉及语法知识,只要求学生在表面组成形式上进行分辨组合。
过渡:引入“病”。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
三、感知内容,体验语言
1、由“病”引入故事:
1、交流话题:“病了”“病床”“传染病”
2、在引导学生读中明确“传染病”的概念。并为体会“没意思”铺垫基础。
3、指名读课文第二段,体会“没意思”
教师通过点评语言来帮助学生体验“没意思”的具体象征。如:
我从你读的声音很轻,感觉到一种担心......
我从你突出了“静静地”“呆呆地”感觉到他很孤单
4、投影出示:
背景画面:柯利亚躺在病床上很苦恼。
出示填空:一()天空 一()楼房 一()窗户
5、引导想象,体悟语言:
a、同学们啊,老师读到这儿,觉得柯利亚在这儿静静地、呆呆地并不是在看,他能看到什么呢?我觉得他肯定在想。你们来谈谈,他在想什么呢?
b、学生想象回答
(想念爸爸妈妈。想念小伙伴,想念哥哥姐姐等~
c、他想的这些能实现吗?所以柯利亚觉得怎么样
d、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读第二自然段。读出“没意思”的感觉
教学注意:1、对于数量词的填空不做深究2、对于学生的想象要注重对于前文的认识。在不出现逻辑错误的基础上引导感受“关怀”3、运用追问方式,让学生再现他所能想到的人和事。
(反思:在这个环节上,我忽视了对于景和物的具体体验。如果在引入“病”和“病床”的词语时,也让学生简单说说他们生活中的感受;在导入画面后,让学生观察并表述画面的基本内容,再来引入数量词填写这一语言训练方式。那么,这一情感触发的基础无疑会更加牢固。)
过渡:出示投影
背景画面:两幅图,一幅是柯利亚躺在病床上愁眉苦脸的情景,一幅是柯利亚看着窗外的红气球笑着的样子。
6、设置疑问,自主探究。
刚读出来柯利亚的没意思,可是我们又看到了他高兴的笑了。这说明一定发生了有意思的事改变了他的心情。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看看你觉得哪句话“有意思”?为什么?
7、读文讨论,表达想法。
预设环节:
a、抓“摇摇摆摆”和“一上一下”。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这两个词表现出的气球的可爱。
b、说“可爱的小脸”。引导学生谈谈你觉得哪些同学的小脸很可爱。再用这种体会来读句子。想想科利亚在“没意思”的时候看到可爱的小脸会想到什么。可联系“心情好多了”
c、谈“米沙”。你觉得“米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d、“叽叽喳喳”“指手画脚”。他们都在说什么呢,做什么,想什么呢?
8、指明读,读出自己的体会,齐读。
(反思:在预设中,我没有细纠文,使这一环节的引导显得有些零乱。如果能够在这一环节中设置一套因果关系的训练题目,也许在读和理解中,学生更容易系统的察觉到人物情绪的变化。)
四、回归基点,延伸主题
1、读了课文,同学们再来填这道题目:病了,我们需要()
2、根据学生内容,引导感悟“关怀”
3、延伸谈话:仅仅是病了,才需要关怀吗?
4、投影显示:
雪中送炭陷见真情,助人为乐献爱心。
(反思:最后这个主题归纳自我感觉还是过于笼统了。如果还是秉承前面的方法,把生活感受联系其中,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如:课文中,气球是一种关怀,那么,你在生活中觉得还有哪些是关怀呢?引发:下雨了,同学递了的伞是关怀,跌倒了,同学伸出的手是关怀,笔丢了,同学借来的笔是关怀。答错了,老师的微笑是关怀等等。这样一来,我相信,学生会更深刻的体会到课文中的那种温暖,也更容易把这种温暖带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文档为doc格式